从店外到店内,垃圾桶“登堂入室”难在哪儿?

环卫新闻 5年前 (2020-05-07) 1126次浏览

近日,常州对外发布,9 月 1 日前,全市将全面撤除城市道路临街垃圾桶,而固定式分类果壳箱仍然保留。
这个消息,乍一看,有点奇怪。临街的垃圾桶都撤除,沿路市民想丢垃圾怎么办?撤除旧的垃圾桶,难道是为了安装新的垃圾分类垃圾桶?
先别急,仔细看看这条新闻,就能明白其中的缘由。此次撤除的垃圾桶,主要是针对沿街店面门前摆放的垃圾筒,而不是固定式的果壳箱。就拿正在整治中的武进区来说,滆湖中路武宜路至常武路段,小型餐饮企业占总商户的八成,沿街原有 160 多个垃圾桶,混投、满溢、异味等问题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。可见,撤除沿街的垃圾桶,是还城市干净整洁,还市民靓丽环境的必要之举。
放眼全国,上海、杭州、海口等地都先后实施了撤除沿街垃圾桶的措施。纵观国内外的先进经验,撤桶并点、实施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回收,也是各种推进垃圾分类手段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。就拿日本来说,沿街的垃圾桶少之又少,并不是不环保,反而是一种从侧面增强环保自觉性的做法。“在外面吃完零食,垃圾会放在包包内带回家集中处理”、“如果设置垃圾桶,就要从公共费用中抽出资金来维护”……这些反而能倒逼公众树立节约意识,做好垃圾分类。
撤除垃圾桶,是有利的探索,但也不能“一刀切”。徜若沿街店面和单位较多,一旦垃圾桶全部撤除,垃圾又不能及时回收,可能会导致道路环境更差更脏,也就达不到整治的初衷。从常州的情况来看,这些情况已经充分予以考量。撤桶行动按“一路一策”方案,条件成熟一条,有序推进一条。从总体进度上来说,撤桶行动分两步走:至 6 月底,完成撤除主要街道两侧的垃圾桶;至 8 月底,完成城市化管理区域内所有城市道路两侧的垃圾桶撤除工作。
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来说,撤桶要循序渐进。同时,撤桶背后,更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很显然,要下一番绣花功夫。比如,如何引导店面从业人员改变以前的习惯,提升他们的垃圾桶“进门”、垃圾分类意识;比如,如何制订合理有效的收集模式,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垃圾,确保垃圾及时回收不过夜,等等。“撤”的另一面是“立”。“撤”垃圾桶只是人们看到的表面现象,在这个背后,是“立”一套新的垃圾回收流程。这个过程需要部门与沿街店面、单位等协同配合。比如,对管理部门来说,要采取定时定点直运、定时上门收集、指定接收转运站或个性化定制等方式;比如,所有临街单位和商铺,收集车辆未上门收集时,所有垃圾应放置在室内,不得乱扔乱丢。餐厨废弃物收集桶一律不得摆放在店外。比如,各区城管(住建)部门加强巡查、值守,防范垃圾桶设置“回潮”或垃圾乱倒现象,形成长效机制。
说到底,撤除垃圾桶,做好城市管理,是一项系统工程。撤除垃圾桶的背后,是必须下好绣花功夫,以精细化举措做好垃圾回收各个环节的工作,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配合,才能真正实现垃圾桶从室外到室内、垃圾从“一团糟”到“分类回收”的转变。


欣方圳广西垃圾桶站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咨询热线:13902465298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从店外到店内,垃圾桶“登堂入室”难在哪儿?
分享 (0)